首頁
1
鹽水導遊
2
鹽水蜂炮
3
蜂炮歷史4
https://www.yanshui.com.tw/custom_77186.html 蜂炮歷史 蜂炮歷史 鹽水蜂炮「源起歷史」鹽水蜂炮蜂炮路線活動市集體驗館交通管制蜂炮歷史關於武廟梨蜂仔 梨蜂仔 (攝影:鹽水陳裕文)      蜂炮緣起鹽水清朝時期臨海,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七、八月,八掌溪與急水溪泛濫,月津港港口再度淤塞,鹽水港更趨衰弱,鹽水瘟疫猖行,死亡人數眾多,居民基於民間習俗,向當地武廟的「關聖帝君」(關公)祈求平安,民眾祈求神蹟降臨,並依請示結果,在元宵節晚上,請出鹽水鎮上的鎮南宮周倉爺做開路先鋒官,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境直至天明,遶境結束後,鹽水疫情就此消退,依科學解釋蜂炮中含有硫磺與揮發成分產生消毒作用,使瘟疫消退。民眾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來自世界各地許多遊客都想體驗被蜂炮掃射(台語-梨蜂仔)的威力。清朝時期:燃放的皆是傳統鞭炮與炮竹。日據時期:放的不是烽炮,而是用鹹魚箱,將炮綁在箱子上,貼上〞恭賀文衡聖帝千秋〞,主人必須出來扶箱子,每家每戶都要,習俗鼓勵大家放炮,說愈放愈發。民國時期:1974年武廟製作第一座城門造型的蜂巢組合式炮城,成千上萬的沖天炮排列整齊像似蜂巢狀,因而取名為蜂炮。 200年前的防疫大絕招!鹽水蜂炮擊退瘟疫,竟然真的有科學根據?(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世界名列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為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享有「北天燈、南蜂炮」美名。(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全球十大最危險祭典之一:獲澳洲ABC電視台評列為「世界10大最危險祭典」,要遊客在參加前三思而後行,其中台灣的「鹽水蜂炮」高居第3名。獲得世界最危險祭典殊榮的就是西班牙「奔牛節」,每一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外國遊客共襄盛舉,享受與瘋狂公牛追逐的快感,但重傷甚至死亡的新聞更是年年都有。有「天下第一大祭」之稱的日本「御柱祭」同樣是高危險祭典之一,乘坐重達10噸的巨木向下衝,摔傷或死亡的新聞不勝枚舉,但仍然受到遊客喜愛。至於位列第3的「鹽水蜂炮」,光是萬炮齊發的驚人場景,就讓澳洲媒體直接將危險性提到最高。(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全球十大最佳慶典:榮獲澳洲Get Lost雜誌評選為「全球10大最佳慶典」之一,不僅與巴西嘉年華、西班牙錫切斯狂歡節、義大利威尼斯面具嘉年華等知名慶典並列,更是亞洲唯一入選的慶典活動。(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2020全球最危險慶典之一「鹽水蜂炮」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festivals「Yanshui Beehive Fireworks」(發柴SOFASHIBA)    蜂炮城起源1974年起源武廟,林益仁先生(武廟管理人),有感於外地人對「鹽水」的陌生,心生藉由特殊的蜂炮活動來打響鹽水名號的想法。於當年的布街(三福路),以集資方式打造了史上第一座城門造型的蜂巢組合式炮城,此為炮城的鼻祖。蜂炮城  蜂炮城作法:蜂炮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可從2台尺到36呎高,寬度可大至100呎,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組成了炮台(或稱炮城),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其後隨科技進步,運用馬達推動炮城上升(避免儲放空間不足)、電子引信點火、LED與雷射結合等,讓人嘖嘖稱奇、驚呼連連。同時炮城外框、架構也改用錏鋼、白鐵仔(不鏽鋼)以重複使用,並架上輪子方便移動。炮城的造型化於焉出現,隨主人與工匠的發想,創造造型奇特的炮城,展現商家主人的財力與創意。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瞧瞧砲城養了多少蜂(大台南新聞【南天地方新聞】)
https://www.yanshui.com.tw/ 鹽水漫遊網
U-bike鹽水兩站租借點已啟用,遊客可租自行車漫遊鹽水,也可騎至新營轉運站搭乘國道客運,路程僅約2公里。台南市政府近期整建鹽水5座水岸公園,月津港沿岸5座水岸公園已全部整建完成,打造成浪漫月津港水岸遊憩綠色走廊,可讓民眾在這裡休憩、觀光,還有長達約7公里的自行車道,讓旅客能在這裡欣賞月津港日夜風光……

鹽水蜂炮「源起歷史」

梨蜂仔

 deef93d0447249ea000f070028a92bc9.jpg
梨蜂仔 (攝影:鹽水陳裕文)  
    
蜂炮緣起

鹽水清朝時期臨海,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七、八月,八掌溪與急水溪泛濫,月津港港口再度淤塞,鹽水港更趨衰弱,鹽水瘟疫猖行,死亡人數眾多,居民基於民間習俗,向當地武廟的「關聖帝君」(關公)祈求平安,民眾祈求神蹟降臨,並依請示結果,在元宵節晚上,請出鹽水鎮上的鎮南宮周倉爺做開路先鋒官,關聖帝君殿後,一路燃放炮竹繞境直至天明,遶境結束後,鹽水疫情就此消退,依科學解釋蜂炮中含有硫磺與揮發成分產生消毒作用,使瘟疫消退。民眾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之蜂炮盛會,來自世界各地許多遊客都想體驗被蜂炮掃射(台語-梨蜂仔)的威力。

清朝時期:
燃放的皆是傳統鞭炮與炮竹。
日據時期:
放的不是烽炮,而是用鹹魚箱,將炮綁在箱子上,貼上〞恭賀文衡聖帝千秋〞,主人必須出來扶箱子,每家每戶都要,習俗鼓勵大家放炮,說愈放愈發。
民國時期:
1974年武廟製作
第一座城門造型的蜂巢組合式炮城,成千上萬的沖天炮排列整齊像似蜂巢狀,因而取名為蜂炮。
 
200年前的防疫大絕招!鹽水蜂炮擊退瘟疫,竟然真的有科學根據?(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世界名列


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

為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享有「北天燈、南蜂炮」美名。(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全球十大最危險祭典之一:
獲澳洲ABC電視台評列為「世界10大最危險祭典」,要遊客在參加前三思而後行,其中台灣的「鹽水蜂炮」高居第3名。獲得世界最危險祭典殊榮的就是西班牙「奔牛節」,每一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外國遊客共襄盛舉,享受與瘋狂公牛追逐的快感,但重傷甚至死亡的新聞更是年年都有。有「天下第一大祭」之稱的日本「御柱祭」同樣是高危險祭典之一,乘坐重達10噸的巨木向下衝,摔傷或死亡的新聞不勝枚舉,但仍然受到遊客喜愛。至於位列第3的「鹽水蜂炮」,光是萬炮齊發的驚人場景,就讓澳洲媒體直接將危險性提到最高。(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全球十大最佳慶典:
榮獲澳洲Get Lost雜誌評選為「全球10大最佳慶典」之一,不僅與巴西嘉年華、西班牙錫切斯狂歡節、義大利威尼斯面具嘉年華等知名慶典並列,更是亞洲唯一入選的慶典活動。(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


2020全球最危險慶典之一「鹽水蜂炮」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festivals「Yanshui Beehive Fireworks」(發柴SOFASHIBA)


    
蜂炮城起源

1974年起源武廟,林益仁先生(武廟管理人),有感於外地人對「鹽水」的陌生,心生藉由特殊的蜂炮活動來打響鹽水名號的想法。於當年的布街(三福路),以集資方式打造了史上第一座城門造型的蜂巢組合式炮城,此為炮城的鼻祖。

31d2b822b3e796bead96b56c73304f2d.jpg
蜂炮城
  

蜂炮城作法:
蜂炮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條釘製大型支架,可從2台尺到36呎高,寬度可大至100呎,再將沖天炮排滿在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沖天炮不等,接著將沖天炮的炮心連接起來,組成了炮台(或稱炮城),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其後隨科技進步,運用馬達推動炮城上升(避免儲放空間不足)、電子引信點火、LED與雷射結合等,讓人嘖嘖稱奇、驚呼連連。同時炮城外框、架構也改用錏鋼、白鐵仔(不鏽鋼)以重複使用,並架上輪子方便移動。炮城的造型化於焉出現,隨主人與工匠的發想,創造造型奇特的炮城,展現商家主人的財力與創意。通常家族會動員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參加活動。

瞧瞧砲城養了多少蜂(大台南新聞【南天地方新聞】)